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秦汉戮> 第265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2 / 3)

董仲舒,“如果董先生在此,朕定要向他当面请教!”

刘彻小声叹了口气,这时候,内侍前来禀报,“汲黯和郑当时两位大臣以在宫外侯旨”。

刘彻一听,连忙整理衣冠和书桌,抓起一份奏折,正襟危坐,徉读起来,余光却不时往殿外瞄去。

在朝中所有大臣中,他最为忌惮的就是汲黯。

汲黯此人,一直把袁盎视为榜样,喜欢犯颜直谏,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他发现了别人的过失,他一定会当面说出来,也不管什么场合,更不管你爱不爱听。

几年前,刘彻下旨征举天下贤良,亲自接见了士子们,刘彻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谈。没想到话音刚落,汲黯就表示有话要说。

汲黯也不客气,开口就来了一句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话,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群臣都震惊了,有这么批评皇上的么,这不是骂皇上外面一套,里面一套吗?即便真是这样,你汲黯也太直白了吧。

朝上的气氛一时尴尬至极,平日里这汲大人在朝中的人缘实在不好,不少人在心里幸灾乐祸,估摸着汲大人不死也得掉层皮了,眼巴巴看好戏了,也有不少正直的大臣深深地替汲黯捏了把汗。

果不其然,刘彻的脸色极其难看,他一怒之下,起身拂袖而去,留下群臣在大殿里茫然失措。

刘彻的好心情被汲黯平白无故的搅和了,在后殿直骂汲黯愚蠢。

对于此事,汲黯却很坦然,有人为此责备他,他却回答得掷地有声,“皇上置公卿大臣,难道是让我们阿谀奉承陷皇上于不义吗?”

刘彻虽然受了汲黯的气,却仍然非常赏识汲黯,把他视为社稷之臣。

刘彻实在是有点怕了他,因此,与召见其他大臣不同,他在召见汲黯时总要将衣冠整理齐整,正襟危坐。万一被汲黯抓到话柄,这几天就不用好好吃饭睡觉了!

不知不觉中,汲黯与郑当时已经进入了宣室殿内。

刘彻把各地报急公文让两人传阅,随口说道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汲黯与郑当时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他是想让他们去治水。郑当时是右内史,汲黯是主爵都尉,实际上洪涝都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但是既然皇上对他们如此信任,自然也不能推辞。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地说道,“治河应用堵。”

刘彻点了点头,正式下旨,让他们两人火速赶往灾区治水。

两人匍匐领命便退了出去。

刘彻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

他十分了解这个人,汲黯虽然有铁面菩萨之称,但正直能干,郑当时虽然做事犹豫,不过却极其清廉。加上两人都在地方上干过,在治灾上都十分有经验,所以刘彻对派他们去治水还是非常放心。

然而,不久之后的奏报传来,刘彻才发觉自己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奏折上说,洪水太大,堵好了马上就又被冲毁,汲郑两人已是黔驴技穷,希望朝廷拿出更好的办法来。

刘彻只能召集廷议。

丞相田眼珠子一转,连忙奏道,“江河决口是天然之事,不能以人力强塞,塞了不一定顺应天意!”

明眼人都知道,田这是一石二鸟之计,他的食邑在河北县,决口在县南面,如果把它堵住了,说不定会把县给淹了,这样一来,田的收成就要变少,田肯定不会干亏本的买卖的。

田这个主意既可以避免自己的损失,又能给刘彻出谋划策。

事实上,朝中所有大臣都没有更好的主意,所以刘彻同意了。

“如此,只能尽力安抚灾民吧。”刘彻下旨的时候透露出无奈。

后来,田的政策成了治水的第一大策略。

刘彻采纳了田的策略,本来也没什么,田是丞相,建言是他的职责,但田却非常高兴,因为这个主意完全是从他的脑袋瓜子里想出来的。

自从被刘彻斥责过几次后,田在外甥面前刻意保持低调,不随便说话,更不随便乱出主意。

不过,随着他的多次谏言被采纳后,田日久生骄,终于惹出了事端,给本已焦头烂额的刘彻火上浇油。

田当上了丞相之后,与窦婴几乎断绝了私人交往,然而,小人得志的田,却不忘捉弄一下老上司。

一日,田的丞相府来了一位老朋友灌夫,他是来路过相府顺便来拜望的。

说起灌夫,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在七国之乱中,他为了为父报仇,仅带两人便闯入吴楚大军军营,让吴王丧失心胆俱裂,最终丧失斗志逃跑。灌夫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猛将。

灌夫虽说勇猛,却也是个惹事的主,因此,二十几年来在官场上一路沉浮,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战争结束后,他因功获升中郎将,中郎将在中央排不上号,可如果干好了,进入公卿之列那也不是难事,可灌夫没干几个月,就犯了事,把官给丢了。

灌夫从高位上跌下来,才如梦方醒,尔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