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养虫专业户> 一百五十一章 于德庆的构想(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五十一章 于德庆的构想(二更)(2 / 3)

校的创意来源实则是来源于社会上各个大学开办的MBA班。

进这些学习班学习的大多数都是些企业老总,要不就是一些大企业的高管。学不学得到东西尚且两说,但是交上一笔不菲的费用来到这里却有着一样显而易见的好处。

因为中国人都讲究一个关系,做生意的更是如此。他们花上十万或者是数十万的学费,为的只是和那些同自己一样作为成功商人的同班同学建立一种人为设立的关系而已。

在同一个培训班里面,他们是同学,出了这个班,仍然还是同学!虽然这种后天的有目的的建立起来的同学关系不如先天那种同学关系纯洁。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都心知肚明。即便不像先天的那样纯洁,但是真要遇到资金周转或者是销路问题的时候。找一个曾经和自己呆在一个班级里面,彼此知根知底的家伙帮点小忙照顾一下还是比较容易的。

于德庆也算的上是一个商业奇才,想通了这点,于德庆就开始往深处考虑了。现在那些大商人或者是一般的商人,没什么意外情况的话,一般都是老子退休之后由儿子接受公司的。既然在这些‘老子’之间可以建立某种特殊的联系,那为什么不能在‘儿子’之间建立特殊的联系呢?

‘老子’们通过培训班形成的关系尚且是后天才形成的,而‘儿子’们的可塑性较高,完全可以在先天就建立好这种关系!以后一旦走上商路,人脉的资源也会无穷无尽。

于德庆说干就干,简单的开了一个高层会议之后就让公司的各高层分头给那些大老板们打电话。把自己的意图说清楚,问他愿不愿意把儿子送进来。

这些大老板的儿子从小都是衣食无忧的。父辈创业之初受尽了艰难,虽然知道这份艰难对于一个人成材成器十分的重要,但是哪个父母不爱惜自己的子女呢。所以即便是知道娇生惯养的孩子不容易成器,这些已经成功的商人典范也不想再让孩子们受那些苦,遭那些罪。

所以他们的孩子从小过惯了好日子,对生活缺少一种危机感,不学无术的占大多数。不学而有术的天才则压根没有。学习成绩也上不去,父母就想着是不是让孩子早点加入到公司的管理中,这样也好趁早接班。

一听到于德庆的想法,这些公司的老板们都乐坏了。正愁没什么地方能够好好的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呢,于德庆就准备办这个学校了。如果于德庆的想法一旦得以实现,那么在这个学校学习期间,将给自己孩子打下无与伦比的人脉关系!这些父母都是从商多年,商界的那些事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他们当中几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早年的时候就因为关键时刻人脉缺乏,导致资金链断掉,产品滞销,最后甚至导致公司破产了。他们比谁都清楚人脉的重要性。所以当下便是直接在于德庆那里预定了一个名额,至于数十万的学费在他们看来都是小钱。哪次去MBA培训学费上面不得花个数十万,之后宴请聚会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恐怕不下数百万。

于德庆要创办一个类似于MBA学校的消息不胫而走。先是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大企业老板之间流通。接着又是底层的一些小公司,最后甚至是小商小贩都加入其中。无奈之下,这才有了那高昂的学费。到了最后,甚至是政界的一些要人,觉得自己的子女没什么出息了,无奈之下借着自己现管的热度把孩子塞了进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原因了。

先不说以后有什么人际关系存在了,就单单是说现在。两个商人之间谈生意的时候先聊些闲话,自然就得谈到子女,这个时候知道对方孩子也是在裕民读书,也是对生意成功的一个保证吗。就更不用提去政府部门办事的时候,遇到自己孩子同学的父亲或者是母亲这种大概率的事情了。这对生意那绝对是无往不利啊!

这么多年的经营,加上不时的有消息从政商两界传出来。到后来,孩子能在裕民读书,那绝对是对自己身份的象征。于德庆老于世故,后来学生多了起来之后,对每个申请入学的家长都会进行审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过过场,但审查通过也感觉倍有面子不是。

听到小辉说的叫马所长送他去裕民中学,这些医生才‘一厢情愿’的明白马所长为什么对小辉那么客气了。在心里面,他们已经把小辉和那些大商人大官员家里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划上了等号。而且看马所长的态度,这小子的称呼前面应该再加上超级两字——超级官二代!超级富二代!

因为即使一般的富一代见到马所长的时候,都会陪上笑脸的。坐到他们这种位置的,哪个敢说自己早年崛起的时候屁股底下是干净的。说不定某天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被人关进了牢里面。这样提前跟马所长打好关系,也是方便以后的生活,算是未雨绸缪吧。

至于当官的更是不必说了,这年头贪官污吏一抓一大把,提前跟马所长打好关系,即便是后面关进来的时候也好有个照应。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但是提前打点一下,即便是自己倒了霉没机会再站起来了,人家也不好意思落井下石。

所以能得到马所长这种态度对待的,只有可能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