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用学习改变命运,用知识武装头脑。当旗子飘扬的时候,或许这群孩子已经站在巅峰,他们正以成功者身份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希望就在前方,未来只手规划。
播音员时不时播出一段光荣的历史,那是无数先烈用血与汗水铸就的历史。后人踏着前辈的步伐,宣誓着我们的信念。一辆又一辆的特种军车载着守卫疆土的武器,威慑着那些颠三倒四的猴子,也标注着华夏的边疆。每一辆汽车都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科学、技术是故事里的引导者和坚守者,我们为啥学习,或许这里就是我们找到的理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成了我们一个又一个人的目标。
杨斌的目的隐藏的很深,但是懂事的大山孩子却一次又一次的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看着那坚定的步伐、挺起的胸膛、嘹亮的口号,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未来和目标。爱国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夸夸其谈的流水话,爱国需要付出但却不求回报。你为什么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了!也错了!这句话是周爷爷年轻时候的梦想。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为华夏繁荣而读书。付出是我们的信念,努力是我们的动力,学习知识武装自己,甘做战车的零件,为华夏的繁荣而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梦想可以不一样,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直的。无论你学什么,不论你在什么岗位,只要努力、只要拼搏,相信华夏明天会更好。这就我们爱国的理由,这就是我们为自己国家付出的方式。所以爱国成了我们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无论学生今后发展如何,心是红心就已经做够。
一个多小时的播放引来了无数的眼泪,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太脆弱,居然被一幅画面所感动。但是杨斌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每一滴眼泪就是一份热情,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观点,才能获得更多的动力。
六十年的阅兵仪式已经结束,挂在教室门外的课玲响了好几遍,但是杨斌没看到一个孩子私自走出教室,反而他们默默的在本子上留下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悄悄走过,时不时注视下那本子上幼嫩的字体,我的梦想、我的未来、我的人生观在不同的本子上留下不同的见解。
但是面对孩子们的起笔,杨斌在心中并不赞同。其实他放这个的意义就只是为了让学生们感受那份爱国心,并不是要孩子们定位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当一位解放军战士;我的未来要服务于人民;这些都是狗屁,这些都只能说是看后的感想。杨斌不觉得孩子们只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却不赞同这些一时因激动定下的目标。人的梦想是多样化的,真正能走到某个岗位的也就只有那么些人。所以杨斌不赞同,不赞同学生们由于一时的感动,也定下的目标。
可是杨斌也没有阻止学生们写作,他不赞同并不表示不接受,有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或许等下一个节目的播放,能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让他们写,就当提前在心里留下一颗种子,一颗爱国的种子,当它面临某些事情的时候,这颗种子就会在瞬间发芽,纠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继续正确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