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水 很深的!”
父亲以前说过的话不由自主的出现在脑海,刘正堂吃了这么大个哑吧亏自是睡不着,静静的躺在床上,不由得思绪万千。他有些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两次掉进同一条沟里了呢?
二十多年前元宗继位,立龙虎山阴阳道教为国教,一时间道门大兴。数以千计的寺庙、庵堂被征为道门道场,四十万僧尼一年之内尽数还俗,安置于赵国边疆地广人稀之处。
刘正堂父母正是其中一员,一年近古稀的老和尚和一五十余岁的尼姑在北国山村相遇。一个枯树得逢三春雪,一个旱苗更遇秋时雨;一个老树生芽又一枝,一个枯藤盘树放新花;于是一个崭新的家庭组建了起来,老两口本想是抱团取暖安度余生,未曾想老蚌生珠喜得新果。
老来得子自是让老和尚老尼姑喜不自禁,当即摆酒设宴招待乡亲,并为自己七斤重的儿子取名“正堂”,字“本道”。
来喝酒的里正大人周夫子本想说说这时候取表字不合规矩,但想到“本道”二字的讨巧之处,以及来时所得的二两银子的红包。当即表示:“正堂本道,堂堂正正做人,本心向道,好好好”,周夫子连说三个好字,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刘正堂自小生得眉清目秀、模样讨喜,而且聪慧过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诗,邻里乡亲无不夸赞,尽皆以为未来的状元之才;加上刘正堂打小就肯喊人,口齿便给,更是招人喜爱。
九岁起,小刘正堂开始在父亲的指点下练习他从相国寺趁乱偷走的《苍蝇步》,更是让小刘正堂博得神童的美誉,把他夸得简直就是文曲星、武曲星下凡一般。
老和尚也是胸怀大志之人,年老体不衰的老和尚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有一番长远的规划的。考个举人老爷,乘四抬大轿,娶三房媳妇,这是基本目标;高中进士,乘八抬大轿,开府议事,三妻四妾,这才是老和尚对儿子的终级规划。甚至老和尚打小就让儿子跟着自己和老伴说京城里的官话,当然对于在京城大相国寺以及白云庵出家的老和尚、老尼姑来说,一口字正腔圆的官话太简单不过了。
然而,刘正堂十三岁那年犯下一个大错,让老和尚对儿子的一切规划全部落空。那年夏天,刘正堂课间欲去撒尿,周夫子家的茅厕本在屋后。刘正堂上完厕所突然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向前摸去。
小刘正堂来后屋后窗户边时,终于确定声音是从屋子里传出来的,刘正堂听到声音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虽然不明其意,但还是希望能看看屋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刘正堂在木窗上寻找起来,希望能发现一些破绽。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正堂终于发现了木窗上的一处与自家不同之处。
这窗户的中间位置有一木块,刘正堂一看就知道这是用来补耗子洞或挡风的,但奇怪的是这木块只钉了一颗钉子,而且钉子是钉在一侧的。
刘正堂好奇的用手一拨,这木块竟然转了起来,窗户上竟然有一个规规整整的圆洞,比铜钱还大。
刘正堂向孔洞里望去,年少好奇的青葱少年顿时惊呆了,眼睛死死的看着屋里,脚下却似长了根,再也挪不开步子。
屋里是一张漆着红漆的雕花大床,大床正对着窗户,蚊账并没有放下来。
床上躺着一个极其丰腴的妇人、全身赤裸,肥大的屁股正对着窗户,夏日的阳光照进屋里,显得格外清晰,妇人右手正在自己身下摸索着什么,嘴里发出一阵嘤嘤哦哦的声音。
刘正堂虽然看不见这女子的上半身和脚,但也知道这妇人是周老夫子的儿媳妇,女子年岁并不大,卖到周家没多久丈夫就发羊癫疯滚水塘里淹死了。周老夫子为人厚道,儿媳虽然没有生养但依然如同少奶奶一般给养着,小翠在周家衣食无忧也就没有改嫁,就这么在周家过着优渥的生活。
刘正堂觉得自己下体有些变化,刚刚长出毛茬子的那活儿,如同一根铁棍似的撅了起来,就像前些天每天早上起床时的情况一模一样。
年纪幼小的刘正堂呼吸有些急促,但又害怕发出太大的声响,刘正堂想将自己的眼睛贴到孔洞处,但有些够不着。
左右看了看,正好附尽有一块石头,刘正堂用尽力气将石头抱到窗户底下,猴急猴急的站了上去,略一伸脖子,眼睛就贴在了圆洞上。
此时女人正用力的向后挺着,刘正堂屏住呼吸静静的观看起来.........
突然,小翠转过身来,吓得刘正堂就是一缩头,下巴磕在粗糙的窗台上疼得他直呲牙。
过了好一会,刘正堂才又缩头缩脑的慢慢将眼睛向孔洞凑去。发现小翠并没发现自己,才又大着胆子将眼睛贴了上去。
此时小翠脸色潮红,全身大汗将身子都打湿了,汗水覆在身上,看起来更是美丽。
不粗不细的腰部以下却是漆黑一片,小翠将一条腿支起来............。
刘正堂看着看着,手就无师自通的伸到自己袍子里边,也忘记了不能发出声响,脑袋顶在窗户上,撞得窗户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