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朝廷又重新回归祥和的氛围,除了临近年关大小官员都准备过年的事宜,还有就是前日传来的辽左大捷。令大明朝廷上下一扫多年来在辽东边事上的压抑之情!而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的朱载垕同志此刻正在皇极殿龙椅上听着兵部尚书谭伦对此次辽左大捷的汇报!
谭伦道:“此次辽左大捷,计斩敌首领把太儿,宁公提二人,斩首级一千五百八十八个,缴获战马一千六百七十五匹,缴获敌军铠甲三百七十五副,兵器无数。而我大明军士损伤极少,阵亡官军两名,士兵七十五人,被敌射杀官马八十八匹!”
听完谭伦的奏报,朱载垕可谓是龙颜大悦:“今鞑靼土默川部在其首领俺答的带领之下归降我大明,而今辽东之敌也被打得是损兵折将。此乃全体将士用命,更因这朝堂之上有众臣鼎力相持!高首辅更是居功至伟!”
高拱见礼道:“这首功之论,臣下还真不敢贪此大功!此首功之臣当推王!可谓是池上龙机务,运诸掌上,禁中颇牧,虏情如在目中。定贡市于西陲,善谋善断;授方略于东服,至再至三。竟成偃武之休茂,著平攘之绩向,虽连章辞免,出自忠诚。。。。。。。”
听着高拱叨叨说着令自己听着有些吃力的文言文奏疏,张朝顿觉脑壳大。虽说现在看看当下朝臣写的一些东西,张朝还是能看出其中的意思;但像现在高拱这般读出来,张朝就觉得有点难为了。
听着恍惚间,张朝耳中传来了朱载垕的问话之声,要自己说说整件事情;这就有点为难他了。虽说,张朝对此番辽左大捷算得上有点贡献;那是,鲍崇德果断行事的结果。等自己的信送到恐怕黄花菜都凉了。但,面对高拱的言功和朱载垕的询问;张朝也不好不做答复;但答了自己的暗中布局恐有暴露之险。就在此时张朝计上心头暗道:“死就死吧!”
张朝出列见礼道:“父皇,这都是首辅大人的秒赞!《孙子兵法》有言: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又有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儿臣主政山西的时候,便了解到我大明之所以被俺答压着打了这么久;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俺答对我大明是单向透明的!”
“何为单向透明呢?就是知己而知彼,是故造成了我大明与鞑靼处于一种相持的状态。你今天抢了我一座边城,明天我派人去烧你一个草场。而为在与鞑靼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在知己的情况下还要知彼!于是,我便组织人员借着走私之名深入到鞑靼各部;靠着收买及策反等手段了解鞑靼各部的军备、民生、行动等等情报。以此此来做到知彼!而此次辽左大捷也是我在土蛮部的走私的商人上报给张学颜巡抚。之后在张学颜和李成梁的决断和指挥之下方取得今日之大捷。前方将士用命,儿臣有岂敢谓之首功呢?要说这首功之臣当属高首辅慧眼视英才!当初满朝文武皆反对张学颜出任辽东巡抚一职,但首辅大人却坚持己见;方能有今日之大捷也!”
朱载垕笑道:“皇儿大度!高首辅也是慧眼视英才!对于如何论功行赏,就由兵部草拟个折子给内阁吧!上次听皇儿那番大论,言之这辽东及整个奴儿干都司之于我大明就如同河套之于汉唐!是悬在我大明心脏上一把剑,故借今日辽左大捷之际;我想听听你们对如何加强我大明对这辽东之地的管控!不知皇儿对此可有什么对策?”
此时在朱载垕张朝已经是个全才圣人那般的存在,而这辽东之议也是他当日在朝上提出来的。既然如此在朱载垕的心中张朝必然有其对策,不然他怎么会在朝会之上,大谈什么辽东至于我中原皇朝的重要性呢?
对于东北之事,张朝却有其考虑;但此时时机还为成熟。想到这里,张朝在心中言道:“既然这早晚都得去做,还不如借这个机会说出来。说不定自己那天失去龙椅上的那位的信任及宠爱亦或者自己明天就消失了。此时与这大明的主宰和臣下说道一下,也不失为为大明做了件好事!”
主意打定的张朝再次出列言道:“辽东之地,九边之首!东接朝鲜属国,西连山海关与京师相通。南至旅顺与莱州相望;北达开原、铁岭之地。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与内地相通。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
“皇爷爷嘉靖二十年之后,居住在周边的女真、鞑靼各部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蛮夷靠着部落之间的征伐及于大明为敌抢夺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和人口。并靠着这种以战养战的方法,军事及经济实力逐渐强盛起来。”
“在蛮夷大发展的情况而我大明在辽东的统治却处于一个下滑的趋势。首先便是屯田制度的崩溃,屯田制度一直以来便是我中华对周边蛮夷加以控制的基础之策。现在这个基础之策崩坏,直接造成了上层建筑的坍塌!原本靠自给自足的粮草问题,现在全靠朝廷调拨;如此不仅加重了朝廷的负担也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这是经济上的弊政,而对于吏治上的问题;我就不多言了。放眼我大明之境,这吏治在各地各处都是最大的时弊!而军事之弊,除去有些边将的腐化;最重要的还是我大明现行的军制!这点首辅大人可能更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