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载垕的赦免及鼓励之下张朝总算开始他的另一番言论了。
张朝见朱载垕重新回到龙椅之上坐定之后,见礼之后言道:“儿臣曾经听闻一位贤者之言,他曾说话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的天下。’。儿臣所言之天下非常义上的九州及四方夷族;而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想父皇也不止一次看过儿臣绘制的地球全域地图吧!此图上清楚的表明我们居住的地球,其表面百分之七十是被海洋所覆盖的。”
朱载垕喝完一口茶水之后,示意枉正将张朝所绘制的全球地图挂上,看着地图道:“朕不止一次看过你上表给朕的天下全域图了,朕还让人给朕装裱起来,以让朕日夜查看。但这与你今日之言有什么关系呢?”
听闻朱载垕这话,张朝心里略有安慰;他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至少在朱载垕的心里是认可了自己对地球的描述是认可的。帝国的最高权力者对张朝的话表示认可,如此对自己接下的言论则可更为其他人所接受。
张朝道:“儿臣也听闻过我大明朝成祖时的郑和的一句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我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置于扩大通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海洋。’现在想来此话真是至理名言呀!”
“想那倭寇盘踞于我大明皇朝东南沿海长达几十年,截我商船,杀我百姓,毁我城池。此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近几年在朝廷的重兵围剿之下方才平息。谁有能保证他不会卷土重来呢!?倘若,我大明朝有一支成祖时期那样威严庞大的舰队驰骋于东南沿海。想那小小倭寇有怎敢犯我海疆呢?”
“说道这里孩儿又得回到宣宗的问题上来。想我大明原本二京十四承宣布政使司,但宣宗即位后,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天下始有十三省之名。本自永乐五年成祖布告天下诸国设交趾布政使司以来,虽屡有叛乱,但成祖遣大军一往,都旋即扫平。之后二十年交趾布政司已承大明教化甚深,不在云南贵州二布政司之下,忽然弃之,天下震惊。”
“我大明放弃交趾后,引起了一连串政治反应。其一便是对南洋各藩属之国的影响力大为减弱,以至使外番多不来朝贡。其二便是影响朝廷对广西、云南等地至今也处于动荡之中。还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令人惋惜的便是旧港宣慰司覆灭及西南土司也相继叛乱!”
“宣宗以休养生民为政,放弃继续发展成祖的扩张之政,不能言其之过。但这般突然如此大规模的进行战略收缩,自当时观之或许是最节省财政支出的好办法,但就整个世界的发展史来看可谓是铸成了大错,也给今日的国政带来不小的影响。”
高拱看着张朝问道:“何以见得呢?”
张朝答道:“如果交趾布政司还在我大明的手里又何来今日的广西之乱呢?有了交趾,广西便不是我大明的南界而是内地。同理,有了奴儿干都司的存在;我大明有岂会像今日这般狼狈嗯?一出边墙便被鞑靼各部的主力遭遇,也不会生出这女真之乱来。”
“国之大计,审视为先,长远为略!某些事情我们在现在看来或许不足为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积压;慢慢地就会显现出另一番景象,如在不及时调整做出相应的处理。等其那天生出乱子来,那便是灭顶之灾。”
见张朝说出这话,张居正预感到张朝是有言改革之事;但又碍于高拱站在一旁。于是,便想以言语相激,以此让张朝说出他想说的话。张居正看着张朝问道:“王爷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吧!敢问王爷何为灭顶之灾呢?”
张朝转眼看了张居正一眼,从张居正的话语中张朝似乎听出了张居正这话中话。这是激将之法似乎对我不怎么适用,但你想知道,那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天,我就给你们这帮古人好好上上课!与其给你们耗,还不如一下点醒你们。如果,你们还是这般无作为;那我也只能算尽人事了吧!
张朝笑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我之认为,国之大事在民也,民强则国富!从古至今,民安则国安,民不安则天下乱也!何以安民便是为官者所首要考虑的问题。行仁政施王道这或许是我们最直接亦或最好的回答。”
“今日能站在这皇极殿中的人都是靠科举而进入仕途,故对仁政与王道比我要更为熟悉。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什么是仁政亦或者什么是王道,而是要看的怎样施行!仁政王道这些道理,孔圣人及孟亚圣都以明明白白告知于我们,故我在此不做任何表述。而我们要谈论的得是为何施行王道。”
礼部尚书吕调阳出列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听闻吕调阳的话,张朝看着吕调阳道:“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但如何令民众养生丧死无憾呢?你们或许会回答我是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大明疆域之内,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