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漕运带来的粮食及经济效益,造成了朝廷对南粮北运的过度依赖。因而只重视江南之地的农业发展,而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尤其是对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更是以一种放任自由的态度。如此不仅减少了朝廷的赋税收入,而且加大土地兼并问题。想来诸位都知道我在太原等地实行的新农业耕种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给朝廷带来新的税赋收入。由此可见,只要有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将我大明全部变成江南之地也不是梦想!”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漕运正在削弱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怎么了,诸位不明白吗?作为兵部尚书的谭大人想必是了解的。为了保证漕运的顺利进行,朝廷要抽调大量的军人来进行保障;而这些军人中不仅各地卫所的府军,还有一些边军。而这些军人到最后甚至变成了专职的负责漕运的漕军。不仅加重了军队的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在这么放任下去,我大明那支攻必克战必胜的铁军还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责吗?”
朱载垕听着张朝的长篇大论,有些昏昏欲睡;但当张朝谈及几个他从未听说的理论之后便打起了精神。关于漕运之事,乃国之大事;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人会提出来,亦或者漕河出事,这漕运及海运便也会被人提出。讨论攻讦是比不少的过程,朱载垕可谓是在这些固定的国事中成长起来;对于双方的理由也都相熟于耳!
但今天张朝的一些理论却是令朱载垕可谓是长了见识,当然长见识的可不只是朱载垕;在站的文武百官也被张朝的一些新的理论给惊醒了!当然也有人认为张朝这些话都是不至一驳的奇谈怪论。特别是那关于水利、粮食的栽种及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那些理论;在他们看来这些就是一些奇谈怪论而已也!
听完一些官员的质问亦或者询问张朝笑了笑道:“是的!投入和回报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但没有投入那肯是没有回报的!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而秦始皇在得知了郑国是韩国的间谍还已然坚持让郑国修渠。这是因为郑国渠让八百里秦川得到充足的灌溉,再无荒年。明显让秦国有了征战天下的粮食保证。我在这里说这个古之典籍就是想给诸位说明一个道理。万物生长皆离不开水,合理兴修水利,便能是关中及巴蜀蛮荒之地(在秦朝以前中原诸侯视二地皆为蛮荒之地也)化为天府之国。有了水还不成。得辅以科学的种植技术;即便是在漠南之地也种植出水稻。故,朝廷不因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江南之地在富饶,她也养活不了我大明的全体国民!漕运故好,但其终究不能满足于我大明的发展及京师的用度。任何东西都有个度,水满则溢这个道理我不说!”
张朝一句“水满则溢”让站在的文武大臣在此寒冬之时也难免惊出一身冷汗,都低着头用眼角的余光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载垕和站在一旁的张朝。此话是张朝说出来的他自然是一副坦然地站在原地,但令众官员大臣们不解地是朱载垕听闻此言居然没有动怒。是皇上没有听懂王爷这话中之意,还是皇上对王爷此言持默许态度呢?这可是直接在说当今皇上治理无能之言,这可是杀头之罪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