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新明一五六七> 第16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2 / 2)

子凉了半截;不堪的旧事,难不成这人还有什么不齿的过往吗?这样的人不可让其在我手下为官,找个机会让粱愈上道折子弹劾他一下;把他给弄走!

见张朝没有问,粱愈只得继续言说下去:“王国光在任职期间,其曾多次遭到弹劾,最后被迫返乡。回家后,在村民的帮助下修建了家庙也就是现在的玉皇庙。庙中北大殿房脊上的五凤楼就是他从京城专程运回来的。此时被其在朝中的政敌得知了;而此人一直想致他于死地,也暗中派人跟踪他回到乡里;并到处传播一些王国光在朝中犯错惹怒皇上、得罪了某些大臣等不好的传言,而其家族里的一些人也隐隐约约听说了一些关于他在朝中犯了大罪以致被罢官回家的事。而一些胆小怕事的族人怕株连九族,于是到处传播恶言,最终把王国光一家赶出了家门,赶出了南阳村。王国光一家迫于无奈,躲进了南阳村附近南沟的一个山洞里;待事情平稳后,他带着全家迁到了阳城县上庄村定居。这就是王国光为何现在居住在阳城县的原因!”

“哦!是吗?没有想到王大人还有如此一番令人嘘唏的过往!”

而此时,张朝却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让王国光支持自己将要推行的新政:“没有想到这位王大人居然有如此际遇。如此这般,我想王国光也不会出手帮助他的家族之人。那我推行新政之时,王国光其家族也不会去求助于他!”

想到这里张朝不由得高兴一下,但转念一想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不由得叹气而道:“哎!问了点点传言,就将自己家族的栋梁之才都可以赶出家族的家族;对于这样一个没有远见的家族;让其接受新的事物反而更加困难!”

被张朝突然冒出的这样一句话给搞得有些蒙圈的粱愈没有去追问张朝何出此言;而是继续言道:“至于王崇古其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之家;入仕之后,多为兵事,屡建奇功。其家族小辈,在其扶持之下也有参军为将之人!现在也算山西的世族大家了!”

一听粱愈这话,张朝心里冒出了一丝凉意,暗自言道:“改革最怕就是遇到这种既得利益集团;想这王家是这山西的世族大家,其利益在当地也应该是盘中错枝;加之王崇古以文官而就军职。可谓是军政通吃,此事可不太好办!”

见张朝又没有说话,粱愈也没有多说什么;过了一会儿,粱愈见张朝还是没有说话;也不敢上前请示。见张朝不停地敲击着桌面;粱愈也不知这是何意;自己政务一大堆等着自己去处理;而今,张朝没有发话也不敢离去!

就在这时,粱愈总算是想起一些事情;请示道:“下官还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言?”

张朝停止了敲击,抬头看了一眼粱愈;发现粱愈还站在这里。恍然道:“梁大人,怎么还在这里呢?既然,你还有事告知我;那就但说无妨!”

粱愈听闻张朝此话,心里不知问候张朝几次了;但也不敢表于外,早知道就不问什么了!此时见张朝让自己继续说;也不敢不说了。如此这般搬弄是非,也不知道这位王爷又要做什么!

粱愈继续言道:“王崇古不仅其家族势力可观,其夫人张氏的家族势力也不可小觑!张氏一族是这山西商人的翘楚。而张氏的弟弟生有一子名曰张四维,这孩子生而聪慧,年仅十五便考取了秀才,而且名列优等,当时山西督学看过其写的文章,节节称赞;还与世人言说称张四维日后必为国家栋梁。嘉靖二十八年乡试,以第二名中举。三十二年中进士,因其文章、书法兼优,入翰林院为第一名庶吉士。”

“这张四维不仅擅长文辞,明习时事,而且风流脱洒,才智过人。他与杨博是同乡,又是王崇古的外甥,而杨、王二人久守边陲,善谈兵事,受其影响,张四维亦熟知边防事务,为首辅高拱所器重。高拱掌管吏部,在之前破格提拔他为翰林院学士,升任吏部右侍郎。可谓是少年奇才也!”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