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新明一五六七> 第89章 祸起萧墙之太原大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祸起萧墙之太原大案(一)(2 / 3)

前,在江南时常常听说这山西的刀削面乃山西的名食;也曾吃过几次,但从未尝尝在这刀削面的原传地的正宗的刀削面!”

张朝笑道:“瞧把你馋得!走吧!就前面那个小面馆吧!”

来到面馆坐定,张朝叫了几碗刀削面;张朝示意让陈茜与自己及黄芝儿同桌。而几名护卫则坐在另一桌。

张朝坐定,笑道:“想这刀削面全凭刀削,也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而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这时,小二端着几碗刀削面上来;正好听见张朝再说这这刀削面的一些历史及特点,笑道:“哟!想来这位爷一定是食客了。正如这位爷所说,这刀削面全在这刀工之上,而这面要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而煮食得要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想来这位爷也一定知道这刀削面的历史呢!”

张朝笑道:“小二哥,这是在考我呢?”

小二一听此言赶紧放下手中的面碗赔礼道:“这位爷,说笑了;我岂敢考你呢?”

张朝笑道:“想这蒙古鞑靼侵占我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我汉人造反起义,而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衙门保管。”

“而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衙门的大门时,却不想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

“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而这‘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我高皇帝统一了中国,建立大明朝,而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小二哥,不知道我说得可对呀!”

小二笑道:“刚刚听爷说出这刀削面的做法特点,就知道爷一定是位吃的行家。就不该在爷面前班门弄斧了。”

这时,大门进来了几位捕头,小二赶紧道:“这位爷,还有什么吩咐吗?”

张朝笑道:“你去忙吧!”

小二行礼道:“那我去了。”然后,高声叫道:“几位爷,来点什么呀!”

黄芝儿笑道:“没有想到,你还知道这么多?”

张朝笑道:“这有什么!我知道的东西可多了!”

黄芝儿笑道:“瞧你,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张朝一脸,吃惊的看着黄芝儿;黄芝儿疑惑道:“你看我做什么呢?有什么不对吗?”

张朝笑道:“没有什么,不知道你那句话跟谁学的!”

黄芝儿笑道:“还有谁?当然,是你这位师父了!”

张朝笑道:“我!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呢?”

黄芝儿道:“吃吧!等一下这面软了,就不好吃了!”

张朝笑道:“是呀!这面耙了,就不好吃了。你们都吃!”

张朝起身道:“小茜,把芸儿给我抱吧!”

陈茜道:“王爷,还是让我抱吧!”

张朝笑道:“还是给我吧!我还从来没有抱着她吃过饭了!还有,记住我说过的话;叫我二哥!”

陈茜看了黄芝儿一眼,黄芝儿点了点头;起身,将芸儿抱给张朝。

张朝看着怀中的芸儿,道:“怎么?你也想吃吗?让你妈妈喂你吧!我这个可有辣椒,不适合你吃!”说完,放下筷子;将芸儿扶起坐在自己的腿上;道:“娃她妈!喂一点给芸儿!”

黄芝儿一脸疑惑的看着张朝,道:“娃她妈?什么呀?”

张朝笑道:“当然是你呢!怎么呢?不明白吗?”

黄芝儿笑道:“娃她妈?”

张朝打趣笑道:“是呀!民间丈夫都是这么称呼自己的妻子。我也想过过民间的生活。小一点,哎!还是我来,你来抱着芸儿。”

黄芝儿道:“二哥,这行吗?”

张朝笑道:“没有问题,想我小的时候,我妈妈的奶水少;我奶奶就用米糊来喂我。你看我现在长得多壮呀!”

张朝将面尽量的掐小点,然后,吹吹凉了,轻轻地放入芸儿的口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