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当然作为四大才子见其他两位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自己怎么会落于人后的邓经也不甘示弱,笑道:“是呀!红袖好呀!碧纱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
张朝此时有些晕了,笑道:“我只是随口一词,你们用不着联想出那么多东西吧!还什么‘红袖添香夜读书’我可没有你们那样的心思呀!这等好事还是留给你们吧!”
邓经笑道:“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不知道你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子暮和子耘那样。”
陈信笑道:“那样是怎样?”
邓经笑道:“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一路上几人围绕着张朝的这首词,谈笑论道;倒是作为“作者”张朝却插不上话;但这谈诗论道实在不是自己的强项,倒是这沿路下的来风景让张朝颇为喜欢!自己就是一个爱自然爱美景的人;不然,也不会一路骑行去九寨沟旅行;而走回到这明朝来了!
这时,几人来到一座寺庙前。张朝抬起头望去“香山寺”。张朝现在心情有些激动,“香山寺,这在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二次浩劫之后,自己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这香山寺就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了。可谁曾想今天,自己得以见到完好的香山寺出现在自己的面,这世事往往真是有着说不出的妙。”张朝此时心情有些激动,但更多却是愤怒。
“怎样?我们进去休息一下吧!”
陈信这时指着寺门外的两棵苍松道:“这便是听法松。”
张朝看着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
陈信介绍道:“你们看着二松状如听法,故名听法松。”说完陈信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鸣。笑道:“这就是金鸡叫。下面的是知乐濠。山门前石桥下有方池,上有汉白玉雕栏,池南侧有龙头,泉水流出。”
就在陈信介绍着香山寺之际,一位僧人走了出来双手合十,轻喧佛号笑道:“阿弥陀佛!看了这位施主对本寺是相当的了解的呀!”
陈信行礼道:“大师过奖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香山之下;因此,对这香山之事就或多或少的有些知道了。”
僧人点了点头转眼上下打量一下眼前的这几位少年,一身书生打扮,明白这几位少年是所谓何事来到香山寺了;点了点头,道:“不知道几位施主,今日来我寺有何贵事?”
张朝双手合十,笑道:“我等今日来这香山游玩,一路下来不知不觉地走到贵寺了。”
僧人笑道:“想必几位施主游玩也有些困乏了,不如就请到寺院里休息一下。”
张朝行礼,笑道:“我等正有此意,还望大师前面带路。”
“孩儿,给母后请安了。”
从香山回来,张朝没有作任何休息,立即进宫去见陈皇后;他要趁陈皇后和朱载垕现在对自己心中还有点愧疚之情;就需好好利用一下;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这是利用;但自己也是为了改变你们的皇朝和帝国的命运做着自己能做事!
张朝行礼道:“愿母后身体安康。”
见张朝来见自己,陈皇后是打心里高兴;示意站在身旁的宫女;笑道:“铃儿,不必多礼了。快过来,让母后看看你吧!不知,你最近在做什么呀!有些天没有来母后这里了。”
张朝笑道:“回母后,孩儿最近也没有忙什么。就是想在这京郊找一块地,建一个书院。”
听闻张朝之言,陈皇后心中颇为惊异,看着张朝,道:“建书院!你怎么想起建书院呢?”
张朝笑道:“建书院,一直是孩儿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已。以前,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去完成自己这个心愿。还希望母后能支持孩儿的这个小小心愿吧!”
陈皇后点了点头,笑道:“我听你父皇说过,你学识渊博;既然,你想做。那你就去做吧!但此事,你最好与父皇商议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