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搞得有些紫痕,不知道天籁散客还认不认得。
小乙想着心事,翻来覆去很难入睡。这时,一道梵音传入耳中。小乙烦躁的心境顿时平和了不少。道家讲求清静无为,主修自身,最终达到大乘,甚至脱;佛祖却倡导普度众生,在彻悟世间的苦楚后,得证大道。两者殊路同归,不过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大相径庭。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小乙一时更不清楚生来的意义,只觉得回到父母身边才是最大的愿望。小乙一骨碌爬起,想去问那主持一些疑惑。
来到佛堂,小乙不敢打扰众僧念经。正好最后还有一个空余的蒲团,也学着僧人的模样,盘膝坐下,只是听不明白众僧吟唱的佛经,便闭上眼睛,细细体悟这其中的气氛。
不知不觉,小乙的精神如同受到牵引一般,随着高低错落的音律,逐渐进入一个玄妙的境界,只觉得心神进入一个广阔的空间,既熟悉又陌生,周围除了白光,没有任何东西,小乙开始觉得很悠闲,很自在,没有人打扰,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世间的尔虞我诈,没有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一切都是平静的。接下来过了好久,小乙觉得有些枯燥,继而开始烦闷,到后来竟然一刻都不想待了,拼命挣扎,要逃离那个空间。突然,前方一道金光闪烁,顿时佛光普照,一个传说中佛祖模样的人安详的看着小乙,说道:“天巧,你心魔未除,何必强求。入世出世本是一样,自古圣人皆修身,无论何时何地,心得菩提皆是缘。”说完淡淡化去。
小乙转身看看周围,没有人啊!佛祖难道是跟我在说话?天巧?我是天巧?不对,一定什么地方不对。自古圣人皆修身,心得菩提皆是缘。小乙慢慢体会着话中的含义。
“施主,施主。”不知过了多久,耳中传来呼声。
小乙睁开眼来,原来众僧诵经已毕,那主持立在身前,含笑看着自己,戒痴正在身边有些焦虑的喊着自己。
小乙站起身来,向主持一躬身,“不好意思,打扰主持大师了。”
“施主与佛有缘,实乃我佛幸事。不知小施主刚刚有什么妙悟?”那主持说道。
“不瞒大师,在下刚刚似是进到一个空间,遇到一个身披袈裟,头戴五彩光环之人,跟我说了一句话,话中说,‘入世出世本是一样,自古圣人皆修身,无论何时何地,心得菩提皆是缘’。不知何意,大师,您乃佛门高僧,请您指点在下一二。”小乙诚恳说道。
“小施主果然是天生佛性然,来此片刻,即能得佛祖指点。实是我等不及啊!”老僧摇头叹道。接着哑然失笑:“看来我还是着相了。五十年修行,竟然还生嫉念,真是不该,阿弥陀佛!”那主持吟一声佛号,平静一下心境。
主这边请坐。”主持请小乙坐下。
“用通俗的话来说,即是觉悟者。‘菩提’即是觉悟。华严经有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说的乃是修行者不离凡世,以尘世为炉鼎,方成大智慧。佛祖有悲世之心,以其智慧渡化世间邪恶,变人间为净土。佛法讲究以脱的思想,感化训导众生,以达诸佛。老衲以为,人不可离世独行,因而既永存世中,何来出入?渡人者必先自渡,修行成佛才有法力救普天下之黎民,圣人者,必先自达于圣境,方可称圣。一者靠性,二得机缘。因此得得失失本是诸缘所化而已。”主持讲出了心中的理解。
“听大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颇有所得。多谢大师!”小乙明白了道理,心境顿时开阔了不少。“时候不早,打扰各位休息了。”说着站起身来。
“施主也早些休息吧。”主持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小乙来到寺外,找了一个无人之所,练起功夫,经过一夜的休息,小乙的精神又上了一个台阶。使起霸枪三十六击已可连续使到第十招。这让小乙大为欣慰。能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是一件让人鼓舞的事情。
由于三藏庙中的主持非常看重小乙,特意留小乙在庙中多住些时日。小乙也没有推辞。就这样一住就是五天。
最近小乙现一件奇怪的事情,每隔一天,有人在夜里很晚回到寺中,就睡在自己的隔壁,但是第二天天还没亮,那人就又出去了。听当值的僧人喊那人为师叔,应该是一位和尚,但是为何这人总是早出晚归,而且一去就是两天?好奇之心让小乙决定跟出去看看。
这天,小乙很早就起来,在室内打坐,听得那人出门,便悄悄的跟了出去。黑暗中见那人背着一个大包袱,来到庙门前让人打开大门,一闪身就走了出去。小乙身形一晃,上了院墙,正要跳下,背后一声佛号传来:“阿弥陀佛,小施这是主要去哪里?”
小乙心里一紧,看来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那出庙之人身上,忘了查看自身周围的情形,以后一定要谨记。不好意思的回身,只见一个手提禅杖的中年僧人立在背后一丈处冷冷的看着自己。
乙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解释。只能乖乖跟着那僧人回庙。
第二天,小乙被带到佛堂。主持大师看着小乙,有些疑问。
小乙上前说道:“主持大师,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