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和陶片,刻着刀书文字。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头戴火焰型红宝抹额冠,耳垂两只大圆环,器宇轩昂,面色红润,正在阅读陶书《神农药经》,这正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八任帝姜榆罔。
忽然一声凄厉长鸣,声震九天。榆罔皱眉抬头望向宫外高空,不禁吸了一口气,哪来的巨大怪鸟!正准备召巫师刑天询问。宫外已传来一阵轻盈的脚步声,进来的却是一个面如重枣,满脸络腮胡的肥壮大汉,抖着蓬乱的络腮胡道:“大王,您看到外面的怪鸟了吧,此鸟不详,恐怕要带来旱灾。”
榆罔正要询问解救之法,内宫神色匆匆地进来叩首上报:“大王,后土大人派使者急报!”榆罔和刑天对望一眼,神色平和道:“召见。”
一名使者风尘仆仆,神色仓惶又疲惫地叩首道:“禀大王,淮阴睢近日连遇暴雨,黄河决口淹了无数山头,后土大人请请求支援。”
榆罔吃了一惊,不是旱灾吗?怎么是洪涝?刑天是他的心腹重臣,更是赫赫有名的巫师,预兆灵验异常,为炎帝氏族避了不少灾祸。二淮阴睢是黄河一大支流,地势险要,河流激猛,常年冲毁山地良田,后土官句龙常年治理,发生洪涝不是没有可能。
难道后土谎报军情吗?榆罔摇了摇头,不可能,句龙虽是共工的儿子,却是和善无私,当年是他率先拥立自己的先祖神农为新的炎帝,阻挡了魁隗的另一分支部族祝融氏的反对。句龙又惭愧共工对人间制造的灾祸,一直帅族居在淮阴睢治理水利,深得百姓爱戴。他的孙子夸父几次作乱都被他制止。他应该不会谎报。
想到此,榆罔又望向刑天,刑天点指掐算了几次,重重点头肯定自己的预知。正在此时,内官又上报有两名使者急报。刑天附耳对榆罔道:“后土值得人尊敬,可是那夸父可不是善茬,您去套问他虚实,我去接见使者。”榆罔点了点头。
刑天步出室外接见使者,一名报:“复州山上出现一只怪鸟,独角猪尾状如猫头鹰。刑天脸色沉重道:“那是跂踵鸟(qizhong),极是不祥,一出现天下便会有大的瘟疫!”
另一个报:“蛇山出现一只长耳白尾状如狐狸的兽!”刑天脸色大惊:”那是狏狼!更是不详,它一出现天下要发生内乱,有兵灾之祸!”
药室内,榆罔正招待后土的使者用饭,冷不丁问正狼吞虎咽的的使者:“夸父可有消息?”
使者神色有半刻迷茫:“喔,您说那个不祥人呀,他当年图谋不轨之后就失了踪迹。有传说他掉进了北冥海淹死了,也有说他逃到海荒之外。不过大家都认为他应该死了。”
榆罔笑道:“赶紧吃,别放凉了。”使者心中不住赞叹:早就听说炎帝文修武治,又是医德兼备,更是谦和体谅百姓,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刑天匆匆返回室内,贴于榆罔耳旁密语,榆罔霎时变了脸色,过了许久才渐渐缓和过来,队使者道:“刚才有怪鸟鸣叫,巫师大人已经算得有旱灾发生,如此说来洪灾也会停止,你可回去禀报后土,然不要惊慌准备蓄洪接旱。到时看情况,我再另行决定。”
使者拱手道:“如此甚好,我这就回去禀报。”使者刚下宫殿高台,骑上虎头灵牛,忽闻一声鸣叫,一只怪鸟飞落在他身后,使者慌忙搭弓,忽然想到炎帝之言,心想:难道是这只大鸟会带来旱灾?如果引到淮阴睢正好解洪。想到此抛出袋中干肉食粮,那大鸟果然接食叼吃跟他一路而去。
龙雩案:1.陶书:炎帝神农发明陶书,就是用刀片或竹篾在泥土上刻字,然后烧制成陶片。
2.洛阳城,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更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另有传说洛阳是中华大地的龙脉集结之所。周围有邙山、青要山、龙门山、香山--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葬地、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