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他是秦始皇> 第28章 28.东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28.东出(2)(2 / 2)

提上了日程,西南蜀地的部落民发生冲突,双方派使者来让秦王给他们评理。原来秦王早就有灭蜀的想法,但一开始没有凶神恶煞,他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很早以前就跟蜀地的几个君主们称兄道弟,这些人觉的大秦王很尊重他们,就推心置腹的跟秦国建立了友谊,平时小国相争也都听秦王的调解。秦王觉的这个有理,那个也有理,最后他为这些人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灭蜀国。

这时的秦国还是怕两面作战,想要东出攻打韩国然后灭蜀国,怕错过机会无利可图;想全力灭掉蜀国,又怕韩国从背后偷袭秦国。这个问题很难抉择,错过了好时机再出击就难以受到效果了,于是他就让臣子们替他参谋参谋。

张仪出了一个攻击韩国收取周国宝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并说这是成就王业的最好时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呢?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越王勾践等等都曾经挟天子的权威来号令诸侯,然而到战国时代,周天子已经衰弱不堪,他的权威也已经沦丧无几,只是凭借着天下共主的虚名苟延残喘,各个诸侯纷纷称王,已经暴露出对周天子的藐视,这个天子已经不具备号令天下的资格了。

更可怕的是,此时挟持天子,很可能引起诸侯的仇视,再次以此为借口,联合攻击秦国,秦王刚从这个漩涡中走出来,他已经领教过这个漩涡的可怕,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国家的实力,都不容许他继续冒险!

张仪只知道秦国打败了东方联合,可以乘胜敲一笔竹杠,但是他不知道,秦国没有打残任何一个国家,这些国家仍然有实力跟秦国死磕,而实际上秦国的损失也不小,特别是被义渠人劫掠后,秦国要积极扩充实力,不是争那些个个无用的噱头,这才是事实!张仪提出的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司马错提出了先灭蜀国的提议,首先灭蜀可以扩展秦国的疆土,占有蜀地的金银财宝补充国库亏空,蜀国仍然存在很多野蛮风俗,他们的君主暴虐无道,残害了无数人民,而且蜀国士卒经常用来屠杀内部人民,对外战争时战斗值低。秦国可以代表正义消灭蜀国,不仅不会受到道义谴责,而且能够使秦国获得很大的利益。

这个方案对当时的秦国而言是合适的,也是秦国力所能及的,因此秦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派遣司马错把蜀国从地图上抹去,成为了秦国的属地。

在嬴驷的精心策划下,秦国开拓了东出函谷关的坦途,并且吞灭了富足的蜀国,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满满的粮仓。那几年,秦王和秦国人民都过的很快乐,秦王发动战争捞金不少,人民努力劳动生活富足。

好日子要过,也不能忘了复仇!秦王要东出,现在的敌人已经不只是魏国了,而是三晋韩、赵、魏三个国家,当然还有可恨的义渠!

灭蜀国的同年(公元前315年),秦军在东部制造了小动静,这次是跟赵国开战,这是试探性的攻击,取得了赵国两座城池。这次小胜很侥幸,当时的赵王是赵武灵王,只有25岁,就是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的那位国王。此时的他正在积极插手燕国的内乱,这样一个当口,秦国才有机可乘捡了个便宜!

秦王打败了联军壮了声威,军事外交一起上,韩国已经有些挺不住了,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这并没起什么作用!秦国和韩、赵仍然有序的进行着一些摩擦小战,真正的大战发生在西北部,秦国向义渠国复仇的时候到了!

这一年是314年,秦军做了稳妥的准备,东方不会再冒出强大的联军组合,即使有,他们也提前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这一次倾全国之力打击义渠!秦国的重兵从东、西、南三面攻杀义渠,一时血溅残阳,秦人手中的利刃都染的鲜红!义渠人被打败了,秦人占据了义渠25座城池,实际控制了义渠国50%的国土,遭此重创义渠变老实了!

西北后方的危险解除后,秦王又发动了对魏、韩的战争,将韩王的心胆公孙衍统帅的军队彻底击败,韩国的盟友齐国一心要打劫燕国,把盟约忘的一干二净,失去心胆和外援的韩王屈服了!魏王对秦国也十分恐惧,他也不敢再牛哄哄的硬气了,秦国逐渐的干涉魏国的内政,东出之路已经畅通无阻,秦国成为制衡东方的一个大块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