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半年以来,玉溪家乡这里不少翻盖新盖房屋的,这几年做农民手上也有些钱了,玉溪家乡这边除去靠山林子的,每户土地都挺多的,属于地广人稀的地方,像玉溪他们村子靠山林的,每年光进山就能挣上许多。
山里的山货价格不低,只要勤快些多少都能挣点。农村人有钱的自然就要盖房子。就是玉溪他们村子也有两家盖了新房。其中有一家还将房子外面贴上了白色的瓷砖,这可是独一份。看着干净漂亮。只是玉溪觉着这样的房子不太适合放在他们这里,感觉跟周围环境不搭嘎。许是在京城看了太多的古建筑,玉溪对于美有一种自己的看法。只有融入自然才是美的。
林明清的宅基地已经申请下来了,就在三叔家前边,这下哥三个凑的更近了,他现在手上没什么钱,之前因为想要申请宅基地,二叔干脆给家里两个孩子分了家,二胖哥分出来单过,他也得了一笔分家费,这笔钱足够他盖房子了,看起来他是得了不少,可是这钱里边还得算他将来娶媳妇的钱,家里制备什么东西都要从这里出。与他大哥比可是差得远了,谁让他刚得了侄子。大哥更得老爷子期望呢。
林明清也没在意,直接卷了铺盖卷直接住到玉溪家了,房子他没准备马上盖,先运些石头将房场围上,他想再多攒一年钱,明年直接盖上三间大瓦房。不然以他现在手里的钱,房子盖的不会太体面。左右玉溪家地方多。
玉溪去年才收拾的下屋,原想着先凑合用着,可是随着家里的动物增多,他也不能在下屋养羊了。更何况总用西边单间做库房有些浪费了。好好的屋子再闲置坏了。而且这次从京城回来,总觉着家里以后也许会有意外来客。
玉溪准备把下屋改成东厢房,总共两间,一间做客房,一间做库房。地方都是现成的,就以现在下屋为界,整体上往后延一延,原本就留着地方,后面种的笃柿都碰不到。他想的长远,现在盖好了,办好房产证,不然以后再盖房就不容易了。
东厢房和院墙之间还有块地方,盖牛羊舍,院门西边则是狗窝。之前收购的木料还有不少,房子他还是准备用砖石结构,跟正房一样,不过比正房稍微矮一些,分出主次。
决定好了咯玉溪就做了准备,一般用料都现成的只有瓦片玻璃水泥需要去买。
全都准备好了,玉溪就拜托三叔帮着找些人,这事挺好办的,现在还不到地里收获,不少人闲着,很愿意过来干活。
盖房前一天,玉溪跟两个哥哥把下屋拆掉了,房子盖的不容易拆起来却简单,一些材料还能用摆在一边,等着盖牛羊舍的时候用上。
玉溪力气大速度快,干起活来一个顶俩,盖房前找村子老人划了线,打地基,铺砖上梁,玉溪亲力亲为,来干活的谁都夸上一嘴,真能干,只是这孩子还是小,家里都有几间房了,怎么还盖,有钱没处花了。
以玉溪的耳力自然知道大家的议论,不过他不怎么在乎,后来证明他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玉溪对房子的要求挺高,例如地基深度,房子山墙的厚度,后面窗户等等就算是厢房盖的也非常讲究。还有牛羊舍也盖的的很好,看起来只是矮了一些,外面按了窗户里面也是水泥地面。这简直跟人住的差不多了都。
房子一个星期就盖好了,开着窗户烧了几天炕,屋子就能住人了。
房子一进门正对着一条走廊,左右两边是房间,走廊尽头通厨房,厨房是狭长的,跟走廊正好形成个T字型,有两口灶,北边屋子搭了一个大炕,因为隔着厨房这屋冬天住肯定暖和,后窗不会漏风。南边屋空着做库房。
挨着厢房的是一间洗浴间跟厕所。为了弄这个厕所玉溪可是费了一番功夫,跟旁边牛羊舍一样,他们这里冬天冷,很容易冻住,玉溪就在牛羊舍和厕所里弄了一圈暖墙,如果天太冷了就在厢房南边的锅灶里烧火。牛羊舍里没做分隔,玉溪把大白夫妻和十三太保的窝也挪到这里了,不过他估计大白可能还会进屋住,这就随意了,反正家里的这些动物都训练的挺讲卫生的,上厕所什么都去外面处理,不用担心随时踩到地雷。
狗窝是玉溪自己动手做的,高有一米五宽一米二长两米五的尖顶木质房屋。是两层木头中间夹着石子水泥结构的,实际上还是满厚的,三面开窗窗户是支摘窗,好摘卸,门可以正常打开,下面还有道门,狗狗直接就能进去,南边房顶还开了一个小天窗,阳光可以照晒进去,玉溪为了做这个狗窝费了些心思。做的还挺大的,因为发现家里一只狗狗踹崽了用不了多久就有新成员了,所以窝做的大些。而且玉溪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家里四只狗只有四眼是公狗,其它三只都是母的,弄了半天他们家狗也是一夫三妻,跟大白一样风流种。
玉溪家的狗窝做的非常漂亮,跟森林小屋似的,原木保持着原样,原木的色泽让这狗窝看起来很有艺术感,就连三个支摘窗也做成格子样,很田园。
里面的木地板被玉溪刨的平整光亮,还刷了一层桐油,等里面桐油晾晒干了,可以入住的那天,三娃晚上就不见了,玉溪找了好一会才发现这小家伙跑狗窝里跟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