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姐,便好似讽刺她一般,是以略坐一时,便推说去看湛哥,留陈家女眷“说体己话儿”。
她想的却也不差,这原侯夫人见自家女儿拜玉姐,心头便酸:要不是当初事,她两个如今好掉个个儿哩。
待玉姐一走,原侯夫人便不免将这意思带了出来:“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哪条儿比我三姐好了,偏走这大运。”
太皇太后道:“知道你还惹她?!她如今不动了,老虎打瞌睡,你非要撩醒她!都安生些罢!”
原侯夫人这才不说话了,心中依旧有些遗憾。淑妃见状,心道,亏得二姐不在,否则必要与她母亲一唱一和,再惹娘娘多生一回气。
皇太后亦在场,却不多说话儿,亦不打圆场,她恨不得慈寿殿与崇庆殿吵将起来,她才好看一场热闹。此时便端过茶盏儿,缓缓啜着,更不言声儿,只看原侯夫人一脸悔恨之意,再看陈三姐儿面泛红晕颇有些儿羞愧。
淑妃欲圆一圆场面,堪堪要开口,忽听得外面脚步匆匆,却是个小宦官跑将进来,淑妃识得,这是慈寿殿守门儿传话儿的,这般匆忙,想是有事。果不其然,小宦官进来趴地下磕个头儿,道:“娘娘,外头吴王府消息,吴王……方才薨了!”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据说写到政治就显得乏味,于是尽量背景化之~
还是回到女主线上来吧。
女主性格,是不太讨喜,有反面人物的时间,这样不吃亏的性格看起来相当之爽。但是正常生活中,哪里来的那么多黑白分明呢?她就不讨喜了。咳咳,生长环境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她爹她娘她老师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她属于那种踩着线的性格,给人以侵略感。哈,突然想起非清里的八福晋来了。捂脸。
当然,人是会改变的。